日本要向軟盤宣戰?該國數字大臣河野太郎在推特上公開表示:日本政府有太多業務都需要人們通過軟盤、CD等老設備來提交表格和申請,數量高達1900個!現在,他們要更改規定,棄用軟盤,讓大傢進行在線提交!
我沒看錯吧?
2022 年,軟盤這種東西早就成為時代的眼淚。
怎麼日本 ——
一個堂堂的發達國傢,以電子產業、機器人技術乃至賽博文化等標簽聞名,還在用這東西?
軟盤居然還在日本活著
是的,你沒看錯。
在日本政府,目前還有需要各方商業夥伴用軟盤、CD 等老式存儲介質來傳輸數據。
最近日本也確實發生幾起軟盤丟失的事件,側面證明此事一點不假。
比如去年 12 月 27 日,日本警視廳對外承認:他們丟失 38 位公民的個人數據。
這些公民申請東京都下轄目黑區的公共住房,政府需要與警方確認申請人中是否與犯罪集團有關聯。
在調查中,他們就是靠軟盤傳送申請人數據。
誰知軟盤不慎丟失,申請人的個人信息也沒。
此事一出,全球網友都看傻,有人甚至懷疑這是假新聞。
當然一些日本網友也表示很震驚,沒想到自己國傢的政務機構還在用這種老古董。
除政府,軟盤也被銀行體系大量使用。
日經新聞去年的一篇消息就指出,僅山形銀行,一個月內就有 1000 多傢客戶在使用軟盤傳輸職工的工資數據。
當然,這些客戶中,還是以政府和中小企業居多,尤其是政府。
而在幾天前,日本的一個組織對 300 名 15 至 29 歲的人群做一個小調查 ——
結果發現還是有近 20% 的年輕人用過軟盤,沒錯,真的在「用」,相比下,中國 00 後們認識軟盤的都不多…
事實上,日本人與軟盤還有些淵源。
該產品 1971 年就誕生。當時它還有足足 32 寸,因攜帶不方便,被 IBM 改到 8 寸。
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正是日本名企,索尼。
1981 年,索尼首次推出經典款 3.5 英寸盤,後被廣泛生產使用,1984 年蘋果那款知名的 MAC,就帶有 3.5 英寸軟盤的驅動。
到 90 年代,軟盤盛極一時,在 1996 年就有 50 億張軟盤被使用。
但很快,內存隻有 1.44MB、容易損壞的軟盤被更大容量、更可靠的產品(比如 U 盤等)迅速取代。
2011 年,索尼就已停止生產這種風靡一時的產品。
如今,十一年過去,日本社會對軟盤依賴還這麼高,或許索尼高層也沒想到(手動狗頭)。
可是,為什麼軟盤內存小、效率低,還是不摒棄?
究其原因,有當地網友認為,是因為軟盤更安全。
它的存儲空間很小,大多病毒都不足以容身,也不用擔心網絡攻擊。
當然,也有更清奇的思路表示 ——
正因為它被用得少,即便被撿到,對方也難以找到專門的讀取設備。那麼最終隻能落回政府和機構手裡。
但更為重要的也許是,很多使用者們自己不願改變習慣。
日本官僚群體在軟盤使用上一直比較堅持。某負責公共資金管理的政府工作者就曾對日經新聞一再強調軟盤的可靠性,稱它「幾乎從未損壞和丟失數據」。
不光政府官僚。也有金融行業從事技術的工程師指出,他們 20 年前就在勸說客戶改換存儲媒介,但怎麼說都勸不動。
對於銀行、政府等服務機構來說,若有客戶堅持認為郵寄軟盤比網絡傳輸更安全,作為服務方,他們也隻能「向下兼容」,保留相應設備。
由此,也就造成軟盤在日本“茍活”到今天。
其實…… 也早想拋棄
當然,還是有人考慮到現實因素,提出棄用軟盤。
比如軟盤讀取設備停產導致無法處理數據的問題。
已有銀行覺得專門的讀取和歸還軟盤的費用很高,實在不想忍,決定在承接軟盤相關業務時收取每月 5 萬日元 (約合 2477 元人民幣)費用。
有些銀行則已經開始摒棄軟盤業務,將數據轉移到其他在線存儲格式。
也有一些政府機構也開始這種數字化轉型,不過它們可能要到 2026 年才全面停止使用。
這回,雷厲風行的數字化大臣河野太郎上任後,就一直在公開場合敦促同僚們「走進發達社會」——
終於在這兩天在社交網站正式用「宣戰」一詞,開啟全面的拋棄軟盤行動。
根據已披露的信息,數字廳將推動更多行政程序以在線方式完成,而非用郵寄軟盤、CD、U 盤等方式傳數據。此外,他們還會敦促各部門機構自我審查,計劃在年底發佈更具體的政策。
那麼,對河野太郎的宣戰,各方反饋如何?
拍手稱快的日本網友不少,還有一位在日本工作的印度人表示:
順便也管管日本銀行的工作效率吧。
比如你們那個瑞穗(日本三大行之一),每次辦丁點兒業務都要去線下分行操作。在我們印度都不這樣,線上搞定一切!
另一方面,“唱衰”的聲音仍然存在。
就比如有位朋友就說:
謝謝您老的建議。
2022:軟盤戰 ;2052:網絡安全打擊戰
你就等著瞧吧~
再去日網上一看,這種聲音還並非個例。
關於河野太郎為什麼會遇到較大阻力,身在中國的我們可能難以理解 ——
一位留學日本,並對該國文化有長期觀察的媒體朋友分享她的看法:
日本是全球第一個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傢,老年人又是最積極的投票群體,因此從對選票負責的角度來講,日本政府需要盡可能地維持老年人所熟悉的社會,而不是迅速改變它。
並且,日本政府系統身居高位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很多大臣連電腦都用不明白,更別說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
翻蓋手機等老古董同樣流行
其實不止軟盤,日本在 IT 方面總體都比較「懷舊」,或者說保守。
比如一些中小企業和政府機關還在用傳真而不是 E-mail 發文件。
有人進行電商發貨時,還要在快遞裡的清單上蓋上每個負責人的印章。
由此,也誕生一個名為“昭和三大遺物”的戲稱,指的就是這倆玩意以及前文所說的軟盤。
(嗯,昭和時代可是 1926 年-1989 年。)
此外,顯示器習慣用古老的 VGA 接口,筆記本堅持用網線接口上網…… 這種情況在日本也不算稀罕。
還有,一些國際公司的網站一到日本就會改成上個世紀的設計。
比如當地重要門戶雅虎,完全是 00 年代風:
B站日本兄弟站 niconico,也還是有種多年前味道:
除上面這些,還不得不提另一個在日本仍然煥發生命的老古董 ——
翻蓋手機。
在咱們國傢,大部分老年人基本都不用這種產品,而在該國,市場上每年都還有好幾款新翻蓋機上市,比如夏普、日本電信公司 KDDI 這些公司就在出。
(不過日本的翻蓋機在智能化上確實做的很好。
和國內的老年機 / 功能機不同,它們在 2003 年剛普及的時候,就被陸續附上 wifi、掃碼、移動支付、視頻等功能。
現在更是早就普及安卓系統,一些常用 App 都可以安裝。)
曾在日留學的 95 後同事也分享她的奇葩見聞 ——
在其就讀的學校,40 歲以上的日本老師都不用智能手機,都是翻蓋手機掛脖子上,他們自己還覺得挺方便。
此外,學校辦公方面也相對「原始」,當時都 2017 年,還沒有電子選課系統,而是紙質申請選課。
她還特別強調支付方式方面,「他們一直在用硬幣這種東西… 就知道他們有多不怕麻煩…」
……
看完上述現象,你是不是能理解日本人為什麼不願放棄軟盤……
最後,你覺得日本向軟盤「宣戰」能成功麼?
參考鏈接:
[1]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japan-government-tokyo-floppy-disks-still-trying-to-phase-out-2021-10
[2]https://twitter.com/konotaromp/status/1564767072554745856
[3]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4b1ea95e846011679bf6f849107cf039982f1823
[4]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887344341/707e96d5020016v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