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貸套路深!”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直呼自己被車貸套路所坑。有消費者表示,原本預算是可以全款購入的,但被4S店裡的銷售人員以“分期優惠多”“分期利息低”“可提前還款”等噱頭吸引,選擇分期貸款。當消費者與銀行面簽貸款合同時,才發現實際“利率”與銷售人員所說的“費率”相差甚遠,並且在提前還款時被銀行要求支付相應的違約金。
費率、利率雖僅有一字之差,但貸款息費卻有著不小的差距。
記者以購車人的身份,前往北京地區多傢汽車銷售店、體驗店,發現該現象普遍存在。部分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分期貸款比全款購車的優惠金額大。記者所遇到的汽車銷售人員均未主動向記者提及貸款利率,僅告知貸款總利息或強調低息費率。
當記者主動詢問時,某銷售人員則表示,“消費者不必看貸款利率,因為利率的計算規則比較復雜,隻要根據費率計算出自己要支付的利息就行。”
分期貸款貓膩多
車主小呂告訴記者,購車時,4S店的銷售人員報的貸款利率一直是年化4.3%,結果他跟銀行面簽貸款合同時才發現,上面寫的貸款利率變成年化8%。
“當場我就懵。詳細問起時,銷售人員則表示,之前說的是‘費率’不是‘利率’。”小呂說,由於自己當時等車等1個月,一心著急提車,所以也隻能硬著頭皮簽合同。
小呂給記者展示的還款流水表
小呂向記者展示的還款流水表顯示,他總共貸款36.8萬元,以等額本息的方式,分5年共60期還清。月供為7461.71元,5年利息約79702元。記者就該情況咨詢多傢銀行的貸款經理,得知這筆貸款年化費率確實為4.3%,而年化利率則約為8.0%。
小呂的經歷並非個例,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帖表示“車貸套路深似海”“新手貸款買車被坑”等。
其中,最被詬病的便是銷售人員偷換貸款利率概念。記者在黑貓投訴【投訴入口】上,以“車貸利率”為關鍵詞搜索發現,投訴已超千條,部分投訴者直指貸款明細有誤,稱自己被銷售人員刻意隱瞞或混淆貸款利率。
此外,“提前還款難”也被廣為詬病。
不少消費者表示,提前還款時遇到被告知“需要支付違約金”或被貸款經理推諉的情況。
模糊營銷頻現
“全款優惠3萬元,分期付款可優惠5萬元!”走進某4S店,記者表示自己看中一款總價約47萬元的車型,該店的銷售人員小胡向記者講解所購車型的實際售價、購置稅、配件/精品/裝飾、上牌價、新車保險費等費用。但涉及貸款方案時,小胡僅向記者列出首付金額、貸款總額、貸款期限、月供金額,但沒有列入貸款利率。
小胡向記者展示的新車報價單
隨後,記者前往另一傢4S店。該店的銷售人員小肖表示:“您可以告訴我看中的車型,說明首付可以付多少,每月能接受多少月供,我來幫您推算需要分多少期還款。的確還款時間越長,利率越高,但要根據自身情況看。”
小肖為記者制定貸款金額約15萬元,分36期的貸款購車方案。“總利息預估18000元。最低利率能做到3%,需要銀行根據您的資質來定。”他說。
小肖向記者展示的報價單
“貸款利率現在隻要2.99%!”某新能源汽車體驗店的銷售人員小於極力向記者宣傳。
該店與多傢銀行有合作,可提供超低息貸款。然而,就在小於用APP向記者展示貸款方案時,記者發現2.99%是年化費率,而頁面的最下端寫著“折算年化利率5.62%”。記者就此詢問,小於則表示不清楚,這些由銀行決定,與銀行人員面簽貸款合同時,可詢問銀行人員。
消費者權益亟需保護
記者就此事咨詢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聯席執行主任、爭議解決業務中心副總監、商事與金融爭議解決部主任裴虹博。他表示,汽車銷售人員為銷售,將費率和利率模糊處理,會讓消費者明顯混淆概念,從而產生重大誤解,涉及一定的欺詐性質。消費者在購車時,需向對方確認相關內容,並落實到簽約合同內,避免不確定因素出現。
監管部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規范汽車金融業務的通知》指出,應當充分尊重消費者知情權與自主選擇權,明確告知年化貸款利率及費率,不得使用與實際不符的“免收貸款違約金”“車輛免抵押”等話術,誘導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與服務。
對此,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汽車金融發展對於促進汽車消費、滿足消費者用車需求等有所幫助,在當前促消費的背景下,應該得到鼓勵。然而,汽車金融發展也要更加規范,需註重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向消費者全面、準確、及時地披露相關信息,將利息收費等內容說清楚,明確是費率還是利率,是日利率、月利率還是年利率。(文中圖片均由本報記者張佳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