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odClassic,不知是多少人學生時代超級向往的音樂播放器,在那個MP3播放器還在拼音質和價格的年代,其獨特的設計不僅將音樂帶入到潮流時代,高達幾十GB的容量更可以存放海量的高品質音樂,隻是高昂的售價讓人望而卻步。
待到智能手機普及和在線音樂的流行,iPod卻又結束它的時代,如果你有iPod的情懷,現在幾百元即可在海鮮市場淘到一個。
雖然超大顆粒的屏幕表明它已經是個古董,但其外觀設計在今天也不顯過時,鋁合金前蓋+不銹鋼後蓋質感十分出色,觸摸滑動的轉盤操作也極為便利。由於iPod Classic采用機械硬盤作為存儲設備,加上又是一款隨身播放設備,因此年頭久硬盤難免會有壞道出現,如果徹底損壞還會出現下面的錯誤。這次我們來整備一臺iPod Classic,將硬盤替換成速度更快、性能更穩定的固態硬盤,讓它重新煥發活力。
01 超級費力的拆機
蘋果iPod Classic的設計可謂十分“變態”,不僅外殼沒有一顆螺絲,內部更是用鋼制卡扣固定,即使拆手機用的撬棒等工具也無從下手,似乎就是一款一次性的產品。如果想要無痕拆機,就要下一番功夫,我們從塑料可樂瓶上剪裁下數條塑料片,用撬棒將前後蓋撬開一個小口後,逐個塞入塑料片並用力將不銹鋼後蓋的邊緣撐開。
費九牛二虎之力後,終於將前後蓋分開,內部結構也暴露在我們面前。前蓋後部的帶有藍色海綿的就是一塊1.8寸超薄機械硬盤,而後蓋頂部則是一塊容量不大的鋰離子電池,建議大傢改造的時候也將其一起換掉。另外,記得先取下電池的排線。
去掉海綿後即可看清硬盤標簽上的全部內容,右下角的Logo表明這是蘋果定制產品。這是一塊三星出品的型號為HS081HA的機械硬盤,容量為80GB,轉速為3200轉/分,並配備2MB緩存。而PATA傳輸協議可見其年代的久遠。
接口為比較罕見的ZIF,用扁排線與主板相連。不過如此稀罕而且古董的物件用來收藏應該還是有點意義的。
02 固態硬盤選品
固態硬盤有好幾種改裝方案,既有閃迪這種半高的ZIF固態硬盤成品,但目前能買到的都是二手貨。
也有mSATA固態硬盤轉ZIF接口轉接卡,搭配mSATA固態硬盤一起使用。
mSATA的固態硬盤長這樣的,不過可選的很少,建議購買大品牌產品,避開雜牌產品,不僅品質沒有保障,據說耗電量比機械硬盤還高。
更有使用TF卡改裝的轉接板,而且竟然支持兩塊TF卡。
不過我們從海鮮市場淘來一樣好東西,這是三星早年生產的ZIF固態硬盤,型號為MCBQ64GKMPQ,尺寸與1.8寸機械硬盤相當,但沒有外殼(看設計似乎也不配備外殼),因此需要做好固定和絕緣措施。接口旁邊還有MASTER和SLAVE跳線,這是PATA硬盤的“遺產”。
從參數看,這塊三星固態硬盤容量為64GB,支持ATA5 UDMA66傳輸模式,傳輸速度為66.6MB/s,采用三星ARM架構的S4LD178X01主控芯片,可見三星的固態硬盤產品很早就處於領先的地位。除此之外,正面配備8顆SLC存儲顆粒……說到SLC相信你們的眼睛都亮吧?
背面同樣搭載8片SLC存儲顆粒,16片組成64GB標稱容量。而索尼的Logo表明其來自索尼的首款搭載固態硬盤的筆記本電腦。
03 恢復系統
復原的過程要簡單得多,我們就略過。更換固態硬盤第一次開機後iPod Classic會提示要恢復出廠設置,這時候就需要準備好數據線。
連接電腦並打開macOS中的Apple Music或Windows中的iTunes,就會出現檢測到這款iPod處於恢復模式。
點擊“好”即可執行iPod Classic的系統恢復,同時也將iPod Classic升級到最新版本的固件。
恢復完成後即可向iPod Classic中傳輸音樂。雖然我們將其升級成固態硬盤,但由於固態硬盤PATA接口和iPod Classic本身USB2.0接口帶寬的限制,因此傳輸速度方面大傢就不要想太多。
經過實測,iPod Classic在更換完固態硬盤以後,切歌的速度幹凈利落,相對於原來的機械硬盤也更為省電一些,但最大的好處就是再也不用擔心晃動、磕碰和跌落造成硬盤損壞。另外,iPod Classic其實是支持無損播放的,搭配耳放依然是個非常不錯的播放器。如果嫌原有系統不好用還可以刷Rockbox固件,有想法的小夥伴趕緊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