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來,戶外運動越來越熱,摩托車成繼滑雪、露營、飛盤之後,又一項被年輕人所追捧的“新潮流”。跑山、摩旅,還有賽道與極限越野,以及大街上不時響起的轟鳴聲,正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這項被點燃的“新運動”背後,自然少不各大平臺UP主的功勞。抖音上,坐擁2800多萬粉絲的“痞幼”,依靠駕馭多種價值不菲的“重型機車”,迅速走火各大社交平臺。B站上,從加拿大騎摩托車回到中國的“小白同學”,也通過“環中國之旅”帶給許多網友關於騎行的信心。
抖音平臺摩托車UP主 圖片來源:抖音
隨著摩托車被越來越多人喜歡,各大平臺也相繼推出關於摩托車的內容社區。小紅書於今年3月開展“機車派隊主理人集結中”的活動,邀請創作者發佈筆記,分享機車生活,並給予流量獎勵,目前有關摩托車的筆記已經超過83萬篇。
國外品牌也在加速“入局”中國,降價促銷似乎成行業的主流聲音。今年以來,寶馬BMW、韋士柏Vespa、杜卡迪Ducati等品牌相繼在國內開自己的品牌店,國產及合資品牌包括豪爵、光陽、春風、貝納利、無極和輕騎大韓等,也隨之開啟“降價”模式。
中汽協摩托車分會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250cc以上的摩托車銷量達到35萬輛,同比增長71%;僅8月銷量就破7萬輛,同比增長128%,創歷史新高。數據也顯示,國內大排量摩托車的滲透率從2019年的1%上升到目前的2.3%,選擇一輛“重型機車”似乎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中國摩托車商會常務副會長李彬指出,目前我國休閑娛樂摩托車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摩托車所延伸的摩旅、服配、文化、展覽等周邊市場也具有巨大的潛力。中商產業研究院也表示,預計2022年中國摩托車銷量將達到2332萬輛,成為千億級的市場。
改善通勤,也改善生活
對大部分人而言,通勤是選擇摩托車的原因。
在北京,每天早晨8點的立湯路與中東路交叉路口,總是匯聚著一群騎著摩托車去上班的年輕人,帥氣的頭盔、緊身的騎行服、形色各異的背包,裝飾成道路上最亮眼的“風景”線。子默也是其中的一員,他的公司在海淀學院路,作為一名後端程序員,他需要在9點之前趕到公司看看代碼。
在北京,能夠選擇的通勤工具並不多,要麼坐公交地鐵,要麼自己騎行或者打車。公交地鐵上的擁擠早已讓他感到厭倦,為趕公交要很早起床,步行20分鐘後到車站,中間還要轉車,坐地鐵也在一個半小時以上,出站後還要走個10分鐘才到公司。“以前每天都要為幾分鐘的時間精打細算,現在想想都會覺得很累。”
他最初想買輛電動車,但一起事故改變他的看法。一位住在村裡的同事,就是騎電動車上下班,每天騎回去需要集中充電,但有一輛電動車因為過充,引燃整個車棚。由於事故發生在夜裡,沒能被及時發現,等到第二天同事去騎車的時候,車已經被燒沒。
2018年,政府發佈《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規定電動自行車上路時要懸掛號牌或者臨時標識,不然將被罰款1000塊。陳子默認為,既然都要上牌照,那不如買個摩托車,從長遠角度看,摩托車也能跑機動車道,去更遠的地方。在北京搖號買車挺麻煩的,而且也經常堵。
每天騎摩托車上下班,給他帶來很多樂趣。“我現在加班晚,也不用擔心沒車。從北苑東路一路往北騎,雖然沒有路燈,但那種隻有前方路的感受,還讓人覺得挺專註的,是種很放松的感覺。”
下班後,如果女朋友還沒吃飯,陳子默就會帶她去吃她最喜歡的“過橋米線”,雖然路途遙遠,但一路上也會聊聊天,看看風景,這也成他們在大都市陪伴彼此的方式。
北漂的生活常常“兩點一線”,早上出門去公司,晚上回來就宅在傢裡,很少有機會能出去放松,但摩托車給子默說走就走的可能。“以前覺得,真實的世界跟我之間是有距離的,但現在,仿佛近很多。”
北京有許多像子默這樣的年輕人,摩托車成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實現生活願望的工具。無論是說組就組的局、想見就見的人、想去就能去的地方,還是香山的紅葉、燕城院的燒烤、玫瑰谷的日出,都會因為摩托車的存在而變得“近在咫尺”。
住在東五環的禹菲,去年清明節假期就與幾個朋友就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北京一路騎到烏蘭佈統,直到抵達終點“阿斯哈圖石林”。
禹菲騎行照 圖片來源:受訪人
路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不期而遇的彩虹,以及絕美的草原晚霞,到現在還映在禹菲的腦海中,那是她去過最遠的地方。“能騎車去很遠的地方真的很不錯,除能看到很多風景,也能夠解壓。”
烏蘭佈統的晚霞 圖片來源:受訪人
最初買摩托車是為通勤,但現在已經成禹菲工作中的一部分。作為一名業務員,外出接客戶是常有的事,但禹菲的開車技術一直不好,有時帶客戶進地下車庫後,會倒不進車位或者找不到出口。“如果我每一次都需要客戶幫忙的話,還挺尷尬的。”
禹菲成為女騎後,也給生活帶來很多變化。“報完名之後,抖音就給我推很多女騎的視頻,看到很多小姐姐的身材,就想著自己那麼胖騎車會不會太醜,於是就開始減肥。”
從前禹菲140斤左右,後來堅持每天吃水煮食物,公園裡跑3圈,跳繩2小時,騎40分鐘單車等,3個月後就減40斤。“我自己也覺得很驚訝,以前越減越肥,現在卻因一個摩托車瘦下來。”
減肥成功後,禹菲穿的衣服也從XL變成S碼,一直讓禹菲少吃點的領導,也改口說“別再減多吃點”,圈子也同樣發生變化。“我身邊的摩友都是98年的和00後,玩大半年,他們以為我也這麼大,但我其實是90的。”
更意想不到的是,因為摩托車,禹菲也遇見自己的愛情。他是一位奶茶店的老板,在一次普通騎行聚會上,他們認識彼此。“這件事其實很有趣,認識他之前我是從不喝奶茶的,不過現在卻能接受。”
每到空閑時,他們兩人依然會叫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北京周邊騎行,看看那些走過的風景。
熱愛,有許多種方式
還有一部分人,對摩托車有一種純粹的喜歡。
佳星就是這樣的“機車愛好者”,他在一傢互聯網公司任職,過去7年買14輛摩托車,價格從1萬到20多萬不等。“我就是純粹喜歡摩托車,就想騎著出去玩,手裡要是沒摩托車,就會特別不舒服。”現在每到周末,佳星還是會跑個幾百公裡,對他來說,摩托車已經成為“風與自由”。
佳星的摩托車圖片來源:受訪人
這種熱愛是從童年開始的。上幼兒園時,父親就用摩托車送他上學。在那個年代,能騎上摩托車就是件很拉風的事,更別提它能帶來的樂趣。到大學後,校園裡學長騎摩托車呼嘯而過的場景,也印在他的腦海中,成為熱愛的“種子”。
參加工作後,佳星就立刻買摩托車,經常騎著去跑山。“我喜歡那種加速的感覺,摩托車會發出聲浪,每次聽到那種轟鳴,腎上腺素就會飆升。”
跑幾次山之後,佳星就融進機車圈,在不經意的路口,就會遇見來自陌生人的大拇指,或者兩聲的鳴笛。“這就是機車圈文化,它能給你一種歸宿感,讓你在路上,也不覺得自己孤單。”機車圈是由一個個微信群組成的,群裡活躍著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政府單位的,警察、國企高管等。“玩機車的確能認識很多人,各個歲數都有,大傢會交流騎車經驗,有時也會聊聊生活。”
不過國內機車圈也存在一種“鄙視鏈”,車不好,別人就不帶你玩。有時十萬塊的車隻夠入個門,哈雷、寶馬、杜卡迪是圈裡最受歡迎的品牌,這些數十萬的車是“機車愛好者”的標配,也是一種夢想。在摩友介紹下,佳星也買一輛“杜卡迪大魔鬼”,價格20多萬。“這種大型的車騎起來,確實特別有氣勢,輪胎也特別大,但有時會操控不。”
“練車”是機車圈常組的局,周末佳星會約上幾個朋友,找一些“斷頭路”練習壓彎,原地轉向等,有時一練就是一下午。佳星表示:“真正掌控摩托車是很難的,需要經驗,也需要訓練整個身體的協調性,往往越大的輪胎,越不好拐彎,重量越大,臺面越寬,操控也越難。”
在2017年佳星的婚禮上,機車圈組織12輛春風國賓650參與到婚車隊伍中,整齊的隊列,統一的服裝,從昌平大橋,一路騎到婚宴現場,儼然成為當時街上最亮眼的風景。對摩托車的熱愛,也幾乎陪伴著佳星走完他的整個青春,從紅井路、到定泗路,再到白洋溝、昌平十三陵,都留下過他的轟鳴聲。現在,摩托車對他的意義,已經超越車本身。
關於摩托車的意義,“夏天”也給相似的回答。“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以前我會說喜歡風和自由,山間清澈的水,清新的風,但現在你問我,我會說‘騎摩托車能讓我離自己很近’。”夏天已經在山間奔馳數百次。“我就是非常喜歡騎行,有時去逛街,一聽到摩托轟鳴聲就會很興奮,可能我的性格也比較偏男孩子一點。”
夏天跑山的圖片 圖片來源:受訪人
對摩托車的熱愛不限於跑山,還有“改裝”。改裝摩托車的周期會很長,有時訂購一個配件就需要等很久,沒有足夠的耐心很難堅持下來。夏天的第一輛摩托車買回來後,就被改成“復古咖啡風格”,為讓車看上去更有個性,夏天也研究大量的國外改裝案例。從色彩、到質感、再到造型與燈光,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彰顯出改車人的品味,而每輛被改的車背後,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為做出理想的樣子,光後視鏡就換四五次,坐墊也是找人專門定制的。”在改第二輛摩托車時,夏天也添加些運動元素,例如白邊的輪胎和白色的線條等。“整個車除發動機跟油箱之外,能動的地方都動,花很久才改完,最後也算滿意,因為白輪胎少,不少北京玩機車的都認識這輛車。”
夏天曾騎著這輛車,從白天騎到黑夜,從北京到承德,路上遇見不少同樣騎行的人,他們會給彼此拍照和加油。“我很喜歡去遠的地方,因為旅行的過程也是給自己對話的過程,騎車也能跟人建立鏈接,在路上相互調侃、換車騎,或者分享人生之類的,那種感覺很純粹。”
出去騎行時的留念圖片來源:受訪人
現在,熱愛機車與改裝的人也越來越多。閑暇時,夏天也會在女騎機車群,約上一些朋友去遊玩。“最近機車圈來不少新玩傢,一部分是來自抖音和快手,他們玩的花樣更多。”
熱愛摩托車的方式有很多,但最相通的,依然是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