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全天候科技,作者 | 黃昱 編輯 | 周智宇,授權站長之傢轉載發佈。
十七年前,蘋果發佈iPhone,將手機帶進智能時代。十七年過去,AI手機時代到來,各大手機廠商火力全開,但曾經作為領頭羊的蘋果卻在中國市場缺席。
眼瞅著2024年進入倒計時,蘋果似乎還在“貨比三傢”。近日,有消息稱,蘋果正在與騰訊和字節跳動商談,將兩傢公司的AI模型整合到在中國銷售的iPhone中,但談判仍處於早期階段。
早在年初時,外界就曾傳聞蘋果在尋求中國本土大模型合作方,彼時在AI大模型上商業化進展最快的百度成為種子選手。但蘋果一直沒有拍板,至少有六傢公司有談判傳聞,除百度外,還有阿裡巴巴、百川智能、字節跳動、月之暗面、騰訊。
蘋果遲遲未能定下中國AI大模型合作方,除有對合作方AI技術能力的考量外,也與部分合作方在數據隱私安全、商務合作模式等問題上存在分歧。
AI大模型在給手機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重塑人機交互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過去移動互聯網生態中,APP開發者作為數據控制者的角色定位,以及改寫手機應用的商業生態。
面對諸多利益和挑戰,手機廠商、APP開發者、第三方雲端AI廠商將展開一場激烈的博弈,但數據隱私最終的控制權還是應該屬於使用者自己。
1
入局
AI有望驅動新一輪手機換新潮,2024年是公認的“AI手機元年”,沒有任何一傢廠商敢在這場AI競賽中缺席。
在這條賽道上,三星打響AI手機第一槍,華為、OPPO、榮耀、vivo等接連發力,姍姍來遲的蘋果,在今年6月份才對外發佈蘋果智能的規劃,直到12月12日,作為蘋果智能重要“外援”的ChatGPT才正式接入。
在中國市場,由於ChatGPT並未進行備案和上市,出於合規需求,蘋果急需盡快為蘋果智能找到合適的中國大模型廠商。
蘋果之所以未能與百度達成合作,有市場消息稱,主要是雙方在技術和數據隱私問題上存在分歧。據悉,百度希望能夠保存、分析iPhone用戶的數據,以此進一步優化AI模型,但蘋果不希望把用戶數據用於AI訓練。
對大模型廠商來說,進入蘋果終端非常有誘惑。東北證券指出,大模型公司的高額投入暫未完成商業閉環,迫切需要AI的應用創新,而大模型的終端部署落地可以幫助其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建立用戶基礎,為進一步商業化變現創造條件。
端雲協同是如今AI手機大模型部署的主流方案,端側負責算力較低的AI工作,如翻譯、圖片編輯、本地搜索,在成本和隱私安全等方面占優;而雲端負責高算力的情景,如文生圖、視頻編輯、在線搜索,能更高效地利用資源並提供更智能的體驗。
根據蘋果發佈的文檔,蘋果智能背後的模型有三層:第一層是自研端側模型(Apple On-Device),這是一個擁有30億參數的小模型。第二層是自研雲端巨擘(Apple Server),是基於服務器的更大的語言模型。第三層,則是“外援”,即外部模型。
在端側大模型的部署上,和蘋果一樣,各大手機廠商基本以自研為主,而在雲端,手機廠商則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自研AI大模型,如華為、vivo,二是引入第三方AI大模型,除蘋果外,還有榮耀、三星、OPPO、小米。
然而,相較於傳統智能手機,AI手機尚未做出突破式的創新,離成為自主感知、自主決策執行、具備數字人格的 AI Agent(智能體)還有很大差距。
因此,第一批用上AI手機的用戶尚未被真正種草。近日,SellCell的一項調查顯示,73%的蘋果智能用戶和87% 的三星智能用戶認為,AI對手機體驗幾乎沒有任何價值。
AI手機要想正為真正的AI Agent,除要更自主感知外,還需要打通第三方APP、打破單個APP的數據割裂,構建起接入第三方APP的AI生態。
為達成這一目標,市場上現有兩條技術分支:一是意圖框架,需要第三方App授權,但技術相對成熟,硬件算力要求低;二是,純視覺方案,無需授權,但技術仍有待提升,硬件算力要求更高。
目前來看,華為、蘋果、谷歌等重依賴意圖框架策略,vivo和榮耀則是意圖框架與純視覺方案兩手抓,但vivo側重意圖框架,榮耀側重純視覺方案。
無論最終選擇那一條技術路線,各大手機廠商都指向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要讓AI Agent能全面接管你的手機。
2
挑戰
AI手機成為AI Agent的路上困難重重,除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還會面臨數據隱私安全問題,以及APP生態重塑帶來阻力等。
數據隱私安全一直是AI大模型發展以來備受關註的問題。
興業證券分析師指出,AI Agent 需要對用戶的數據,各傢APP的服務有全局的掌握、理解與調度,單一APP難以獲得足夠權限進行操作,因此,未來手機的AI化,將會是手機廠商與擁有生態數據的應用共同協作的成果。
端側AI將打破傳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秩序。
在移動互聯網生態中,APP開發者一般會被視為數據控制者。而隨著終端AI時代的到來,終端廠商將通過佈局端側AI掌握全局信息,更需要將數據發送到第三方雲端進行處理,其數據控制者的角色也將是確定的。
然而,當前端側AI手機的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終端廠商與APP開發者、第三方AI服務提供者在數據安全上的責任關系並不十分明確,這顯然不利於解決數據隱私安全問題。
更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純視覺方案的AI Agent可以在無需第三方APP授權的情況下,模擬人類操作手機,例如,榮耀發佈的YOYO智能體手機,可以支持通過一句話輕松點外賣的功能。
有開發者告訴華爾街見聞,純視覺方案可以簡單理解為讀屏和模擬用戶點擊的方案,而國產安卓廠商讀屏方案主要有兩條技術路徑:一條是通過錄屏的形式讀取屏幕信息;另一條是API Hook(API鉤子)形式,這二者都需要獲取無障礙等系統級權限。
無障礙權限原本是安卓系統給殘障人士設置的特殊端口,可以幫助用戶實現朗讀屏幕、語音控制點擊等。
一旦AI手機被無障礙權限“加持”,在讀屏+API Hook雙管齊下,就能讓AI充分理解用戶手機裡的內容、完成不經App許可的功能調用,但同時也存在暴露屏幕上用戶個人隱私信息的風險。
此外,大模型訓練需要大量的數據,接入手機系統側的大模型不僅將成為AI手機的“靈魂”,更可能獲取用戶系統側的全部數據,這一過程中用戶數據隱私安全將如何得到保障,是AI手機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
盡管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強調在佈局端側AI時對隱私安全的重視,但還是難以平息外界的質疑。
在蘋果宣佈將與OpenAI合作時,特斯拉CEO馬斯克也一口氣連發多條推文炮轟,指責蘋果“出賣用戶數據”,並表示如果蘋果在操作系統層面整合OpenAI,那麼蘋果設備將在旗下公司被禁止使用。
除數據隱私安全的問題外,任何技術變革勢必會打破既有的產業生態,這也會在第一程度上成為其發展過程中的阻礙。
在AI Agent為“指揮官”的生態下,手機廠商無疑將擁有比過去更大的APP推薦權。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應用市場“蘋果稅”、“安卓稅”之後,在終端AI時代,為獲得手機廠商的優先推薦,可能形成類似競價排名的模式。
AI手機的時代才剛剛開始,相關商業合作模式和數據隱私保護的責任邊界都仍在探索階段。但AI手機的“GPT時刻”或許很快就會到來,在未來的數年內,軟硬件行業生態都將被重新改寫。
面對這一時代洪流,所有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必須共同推動行業朝著更健康、長久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