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AI佈局滯後的蘋果,開始加速進場。連日來,蘋果與百度合作傳言四起,雖然真相成謎,但仍點燃大眾對於AI手機的暢想。在手機行業,對於AI手機的觀點形成兩派。小米集團總裁、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直言:“AI是未來,是無處不在的能力,但AI手機是噱頭!”
而OPPO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一加創始人劉作虎則針鋒相對,他在內部會中反駁稱,AI手機不是噱頭,而是行業大勢所趨,3個月內友商必定都會跟進。
如何才算AI手機,依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在低迷的手機市場,AI手機真的能激發換機需求嗎?
不追趕AI,後院就要起火?
日前,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將取消長達十年的電動汽車制造努力,汽車團隊許多員工將被轉移到人工智能部門。這些員工將專註於生成式AI項目。
一方面,蘋果放棄造車讓人唏噓;而另一方面,蘋果將生成式AI作為接下來重點投入的項目,也讓外界看到手機行業的新方向。
“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適。”理想汽車CEO李想認為,人工智能會成為所有設備、服務、應用、交易的最頂層入口,是蘋果的必爭之地。
李想此言不虛,自2023年ChatGPT誕生以來,AI已經成為手機圈最熱門的詞匯。與一眾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AI大模型相比,手機廠商們的積極性毫不遜色。
2023年8月,華為發佈鴻蒙OS 4,內置AI大模型能力,其手機助手小藝具備摘要功能和文案輔助創作功能,還支持“圖片趣玩”功能,對已有圖像進行個性化和風格化等二次創作處理。
2023年10月,小米發佈澎湃OS,同樣將融入AI大模型能力作為看點。小愛同學支持AI文本創作、拍攝文檔讀懂文意、隨手塗鴉轉換為畫作、語音輸入直接找圖等生成式AI能力。
而在2023年11月的vivo開發者大會上,vivo更是將AI大模型卷到高度,一口氣發佈1750億、1300億、700億、70億、10億五款不同參數規模的自研AI大模型。vivo副總裁周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vivo大模型現在每年20億-30億的投入成本,人才和設備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稅後100萬元。“公司對大模型投入定義為高規格投入,目前沒有設置上限。”
隨後,OPPO也宣佈推出自主訓練的安第斯大模型,並在OPPO Find X7系列上首次實際端側應用70億參數的大模型。
至此,華米Ov這四傢主流的國產手機廠商,均已入局和落地大模型。
周鴻禕認為,蘋果放棄造車背後,就是為All in AI,“再不追趕AI,就要後院起火。”他說。
最近,還傳出百度將為蘋果今年即將發佈的iPhone16、Mac系統和ios18的國行版提供AI功能的消息。不過接近蘋果公司的知情人士予以否認,表示雙方尚未達成合作。
AI+手機,就是AI手機?
AI對智能手機體驗的提升,已是行業共識,但喊出AI手機的口號,OPPO還是第一傢。
春節後開工首日,OPPO創始人兼CEO陳永明就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AI手機元年。未來五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完全可以比肩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他還斷言,AI手機也將成為繼功能機、智能手機之後,手機行業的第三階段。
在隨後的AI戰略發佈會上,OPPO專門提出AI手機的四大特征:算力高效利用能力,真實世界感知能力,自學習能力,創作能力。“未來隻有具備這四種能力的手機,才叫AI手機。”OPPO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劉作虎說。
在劉作虎的描述中,未來的AI手機會像一個超級助理,真正變成以人為中心。“以前用戶想訂機票,要打開攜程;想訂餐,要打開美團,每一個App都是獨立的孤島。而AI手機會把手機中的孤島App連在一起,通過自學習,越來越聰明,進而提供一站式服務。”
魅族也不甘示弱。就在OPPO發佈內部信宣佈進入AI手機元年後,魅族宣佈決定All in AI,稱將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沈子瑜更是直言,要“給魅族的智能手機時代一個完美的句號。”
不過,AI手機的叫法,小米集團總裁、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顯然並不同意。
他日前在MWC 2024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表示,個人反對將AI概念化,隻是在原有手機名稱後面加一個AI並無實際意義。AI是一種無處不在的能力,當人們感覺不到AI的存在時,才是AI最大的價值所在。此外,他還表示,如果一個人天天談論AI,那就說明他沒有真正的AI能力。
最近他又在微博上進一步強調:“AI是未來,是無處不在的能力,但AI手機是噱頭!”
前魅族高級副總裁李楠近日也直言,給手機的名字上加個AI,沒有意義。
AI手機究竟是不是噱頭?也引發廣泛討論。
有行業人士認為,不管是AI+手機,還是AI手機,歸根結底還是手機。跟早年手機加攝像頭就叫拍照手機,加MP3就叫音樂手機一樣,隻不過AI的加持會讓手機的體驗越來越好。並不是說一個消除、一個生成就是AI手機,它應該是無處不在的。
OPPO中國區總裁劉波則認為,事物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AI手機潮流不可阻擋,有一些爭議乃至雜音十分正常。現在一切手機體驗都可以由AI重構,手機行業卷AI體驗,最終受益的是全體用戶,這是一件大好事。
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也表示,AI就是生產力,將給手機行業帶來一次變革。利用AI能力來解決某些場景下的用戶需求,手機將創造全新的體驗,旦用難回。
普及?至少要跨三道坎
實際上,手機廠商們喊出AI手機背後,還是希望能夠借助AI手機的概念推動新一輪換機潮。
2023年可謂是全球以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慘淡的一年。IDC發佈的《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億部,這是十年來最低的全年出貨量。在排名前五的廠商中,三星、小米、OPPO均出現出貨量同比下滑。
更為嚴重的局面是,消費者們越來越不願意換機。TechInsight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的換機率降至23.5%的最低點,也即換機周期拉長至51個月。
這種態勢下,手機廠商們亟需找到新的技術點,以吸引消費者將手中的手機升級換代。而火熱的AI無疑提供一個契機。
不過,當前來看,要推動AI手機的普及,還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
首先便是AI手機的定義。究竟如何才算真正的AI手機?行業還沒有形成共識,沒有明確的軟硬件標準;
其次是AI應用的落地。與互聯網廠商們推出的AI大模型相比,AI手機還沒有拿出足夠差異化的殺手級應用。要建設AI手機的應用生態,也需要眾多App廠商的配合,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復雜工程;
還有便是商業模式。在AI大模型上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這個成本終歸會體現到手機售價上,有多大比例的用戶願意為之買單,能否形成良好的商業閉環,仍是未知數。
最近,OPPO聯合IDC發佈的首個AI手機白皮書中預測,自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機將大幅增長,帶動新一輪換機潮。IDC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為3700萬臺,2027年將達到1.5億臺且新一代AI手機所占市場份額超過50%。
不過,這個樂觀的預測能否如期成為現實,還需要手機廠商、產業鏈上下遊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