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建築高度的極限是多少?


高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是人類的建築高度的極限嗎?人類能不能造出超過1千米高度以上的建築呢?而要想造一幢超高層摩天大樓,又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今天跟大傢聊聊萬丈高樓如何平地而起。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十幢建築,排名第一的是坐落在迪拜的哈利法塔,高 828 米,有 169 層樓,造價 15 億美金。


在哈利法塔建成之前,世界第一高樓的稱號經常被打破,而且破紀錄的隻能高出前者一點點。在這座迪拜塔建成後,卻比當時世界第一高樓的臺北 101 要高出 60%,而這個記錄保持到現在還沒被打破。

所以,哈利法塔是人類的建築高度的極限嗎?人類能不能造出超過 1 千米高度以上的建築呢?

而要想造一幢超高層摩天大樓,又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今天跟大傢聊聊萬丈高樓如何平地而起。

摩天大樓的結構

懸臂結構的狂想

1956 年,89 歲的建築大師弗蘭克 · 勞埃德 · 賴特( Frank Lloyd Wright )在芝加哥謝爾曼酒店展示他所設計的 “ 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 ” 方案。


賴特給它取名為 “ 伊利諾伊 ”( The Illinois ),也有人叫它 “ 一英裡高塔 ”( the Illinois Mile-High Tower )。顧名思義,這座高樓有一英裡高,也就是 1609 米。

“ 伊利諾伊 ” 據說有 528 層,76 部電梯,計劃容納 13 萬人入住,包含 15000 個停車位,總面積是五角大樓的三倍,帝國大廈的七倍。

所以賴特在發佈會上端出這幅7.6 米的設計圖時,就把現場的人嚇壞。


在他的設計裡,“ 伊利諾伊 ” 就像一棵有著四根樹杈的大樹。樓體中央是一個混凝土核心筒並且深深地嵌入地下,而從核心筒伸出四根鋼結構懸臂,樓板就架設在這些懸臂之上。

這樣的結構在當年看來無疑是一種狂想,所以當時有不少人覺得賴特是老糊塗,當然 “ 伊利諾伊 ” 最後也並沒有建造。

但在 “ 伊利諾伊 ” 的結構裡,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東西,它幾乎承載 20 世紀六十年代之後,所有超高層建築的設計核心,就是那個深深嵌入地下的核心筒。


摩天大樓的鋼結構時期

在十九世紀末,工業用鋼已經非常普及,所以建築也開始大量使用鋼材來減負,在省下石料的同時,還能減輕建築的負重,這也讓樓層變得越來越高,於是 “ 摩天大樓 ” 的概念開始興起。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樓誕生在芝加哥,就是這棟傢庭保險公司大樓,雖然這棟大樓隻有 10 層,42 米高,但卻是當年最高的建築之一,也是第一個用鋼結構建造的大樓,它隻有同體積石質建築的三分之一重量。


但鋼結構建築需要三個維度的鋼架,所以鋼材會占用很多內部空間,樓體的空間利用率很低。而且在大樓越蓋越高的時候,人們發現,鋼架建築因為表面積大,密度低的原因,更容易受到風力的影響。


簡體結構時代

這時候,SOM 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建築師法茲勒 · 汗想到,如果把鋼架建築內部的鋼梁網格替換成鋼筋和混凝土組成的外部承重,是不是就能提高建築的抗風能力呢?而且外部的剪力墻和密集框架柱承擔大部分負重,就可以移除空間內部的支撐柱,節省出更多可利用的空間。


法茲勒把這種結構命名為筒體結構,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建築內部有一個核心筒,一般設計成電梯井、樓梯、通風井等等,而周圍是封閉空間。這種結構在對抗側向風荷載時非常有效,用人話說就是非常抗風。

而在筒體結構發明之後,幾乎所有的超高層建築都采用這種結構,比如著名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等,也包括同樣是 SOM 事務所設計的哈利法塔。


建築師們也圍繞筒體結構創造出束筒結構、內筒結構、筒中筒結構等等一系列新型結構體系。

可以說是筒體結構造就我們今天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觀。

摩天大樓如何克服自重

而除在結構上解決水平荷載以外,還有一個垂直荷載需要解決,也就是在重力作用下,樓體如何承受自身重量。

隨著樓層越來越高,每一層的結構都要能承受它之上的所有樓層,所以一個堅實的地基非常重要。


許多摩天大樓會選擇建在基巖之上,也就是以基巖為地基,把鋼筋混凝土的基礎打在基巖上,這樣可以保障整個大樓的穩固。

但是基巖也不是隨處可見,從地下數米到幾百米都有可能分佈,那土木老哥不可能一個地基打幾百米,這不從摩天大樓改水井嘛。所以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就是利用摩擦力。

比如哈利法塔,迪拜當地的地質都是脆弱的砂巖,所以不可能直接錨固在上面。於是建築師用 192 根鋼筋混凝土制造的柱子,打入地下五十米。利用砂巖和地樁之間的摩擦力來穩固哈利法塔。


另外,高強度混凝土也是超高層建築承重的重要工具。混凝土一般從 C15-C80 分成 14 個強度等級,數字越大,抗壓強度就越高,普通住宅樓的混凝土標號在 C30-C50 之間,而哈利法塔這樣的建築,在 127 層以下全部使用 C80 標號的混凝土,127 層以上用 C60,它每平方米的混凝土就可以承受八千噸的壓力,差不多是 1185 根金箍棒的重量。


摩天大樓克服風荷載

還有個問題不知道大傢註意到沒有,超高層的摩天大樓一般都長得奇形怪狀,很少有方方正正的造型。其實這些大樓的標志性外觀,第一要素都是抗風。


我們前面說過,樓層越高,側向風荷載越大,而在超高層建築上,風會引發一種特殊現象叫 “ 渦旋脫落 ”。

高層建築並不是完全剛性的,它本身也有一個固定頻率的振動。當風吹過建築物後,會在樓體後方產生渦流並且脫落,同時產生壓力差,渦流會交替產生低壓區,將建築吸過來,如此循環往復就讓高樓來回搖晃起來。當建築自身的固定頻率和渦流脫落的頻率相匹配時,會產生一個劇烈的搖擺強度。


而人體對於加速度是格外敏感的,所以人會第一時間感受到樓房的晃動,產生惡心頭暈等類似暈車的效果。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隻靠結構硬抗,還需要一些造型設計上的巧思。

比如把摩天大樓設計成圓角,大傢應該經常能看到一些造型圓潤的大樓,比如這樣,這樣,還有這樣的。


或者用邊緣小切口來達到類似的效果,比如臺北 101,建築師把最初設計的方角改成鋸齒角,於是在風洞測試中就減少 25% 的晃動。

還有一種方式是直接在建築頂端開個洞,讓風直接從最強的地方過去。最典型的是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還有沙特阿拉伯的王國中心,它們都是這麼幹的。


另外還有一些螺旋造型的大樓,比如上海中心大廈,廣州塔,瑞典的馬爾默螺旋中心大廈,它們靠螺旋造型改變風的方向,讓風向上吹走。原理就和以前的汽車天線差不多。


除這些造型上的設計,還有一個給樓體增加外設的方式,那就是調諧質量阻尼器,也叫 TMD 系統( Tuned Mass Damper )一般會安裝在超過 300 米以上的建築上。

當大樓晃動時,這個懸掛在樓體內部的重物會通過擺動把能量傳遞給下方的阻尼桿,進而抵消風的影響,

有的大樓會用數噸重的防濺水箱,用水來回晃動來抵消大樓搖晃,廣州塔就是這麼幹的,建築師在 “ 小蠻腰 ” 裡裝兩個各 540 噸容量的鐵質消防水箱,水箱平時當阻尼器用,一旦發生火災還能噴淋滅火。


另外就是鐘擺造型,臺北 101 的熱門景點就是它的風阻尼器,甚至他們還給這玩意做一套吉祥物。( C 位這個居然叫紅金寶…… )


上海中心大廈的 125 層有一個世界上最重的阻尼器,重達 1000 噸,這個風阻尼的單邊擺幅極限是 1 米,2019 年臺風 “ 利奇馬 ” 登陸上海的時候,它的單邊擺幅超過 50 厘米,瞬時峰值甚至達到 70 厘米,創下上海中心大廈啟用以來的最大紀錄。

為什麼現在大傢

不熱衷建高樓?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回答開頭的那個問題,如果從現有的技術和材料層面來看,已經完全可以設計並建造出一千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

那為什麼還沒一個千米高樓出現呢?

原因很簡單,買地蓋樓太燒錢,大傢已經不熱衷蓋高樓。

在一線城市裡,摩天大樓的空置率都不低。根據戴德梁行的數據,2023 年上半年,北上廣深的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分別為 16.9%、18.6%、18%、24.5%。一些二線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甚至達到 40% 的高位。而今年美國的摩天大樓空置率也接近 19%,比疫情期間都要高 5%。


另外超高層建築的維護費也相當高昂。在 2001 年,上海金茂大廈每平方米的造價是 2 萬塊,而它每天的管理維護費就要 100 萬以上。光這個維護成本就已超過節約土地帶來的經濟價值。

除此以外,關於摩天大樓,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經濟概念 —— 摩天大樓指數( Skyscraper Index ),也叫 “ 勞倫斯魔咒 ” 。

1999 年,德意志銀行證券分析師 Andrew Lawrence 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他認為,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通常都會發生在全球最高摩天大樓建造前後。


因為這些超大型工程項目啟動時,就意味著當時有寬松的政策和對經濟過度樂觀的市場心態。而大樓接近竣工時,過度投資和投機的心態而引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政府也會轉為緊縮政策應對。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摩天大樓反映社會的經濟周期。

在十九世紀摩天大樓興起後,“ 勞倫斯魔咒 ” 起碼生效十次。在近二十年裡,就發生過三次。1997 年,吉隆坡雙子塔完工,以 452 米的高度取代西爾斯大廈成為最高建築,同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臺北 101 大樓始建於 1999 年,竣工於 2004 年,正好橫跨整個互聯網泡沫期。2009 年底哈利法塔落成,又正好趕上次貸危機觸發的全球金融風暴。

當然,現在看來大部分摩天大樓指數的應驗都是事後諸葛亮,有點對號入座的意思,肯定擋不住大傢對超高建築的熱捧。尤其在二三線城市,更容易陷入摩天大樓狂熱,這些城市會盲目建設高樓來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

所以在 2022 年 7 月,國傢發改委頒佈《 “ 十四五 ” 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 》,明確提出,不得新建 500 米以上的建築,對新建 250 米以上的建築,也要進行嚴格限制。


這是自 2020 年以來,國傢第四次提到 “ 限高 ” 的政策,也才算是給我國的摩天大樓熱降降溫。

最後說點:

有人說,摩天大樓是現代人的生殖崇拜圖騰,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當摩天大樓成為權利和財富的象征,一味的攀比高度時,除炫耀,大樓本身再無更大意義。


在如今這個後工業化社會,建設摩天大樓很難直接作用於提高生活質量,甚至可能會有反作用。在遇到意外情況時,建築規模越大,安全性就越低,而控制建築規模是減少意外損失的重要方式。像 “ 9·11” 事件就讓人們重新認識摩天大樓的安全性。

而對於人類社會健康發展而言,建築也並非越高越好,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類生活的更好,人性化的設計才是建築需要考慮的首要標準。

那在今天的城市裡,還有多少大樓是真正為人而建的呢?



相關推薦

2024-05-26

快科技5月25日消息,喜歡玩魔方的同學可能解過,當前人類手動復原3*3魔方的極限是3.13秒,但如果采用AI,最強的人類也隻能甘拜下風。吉尼斯世界紀錄日本區官方X賬號發佈視頻稱,三菱電機旗下高速還原六面立體魔方的機器

2024-03-15

其主樓高達 127 層,總建築面積達到57. 8 萬平方米,展現人類建築技術的卓越成就。

2024-08-26

瑞典天才以驚人的頻率和穩定性,十次改寫世界紀錄,將人類對於高度的追求推向新的極限。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杜普蘭蒂斯更是以驚人的90次跨越6米大關的壯舉,7次征服6米20以上的高度,證明其在這一領域的絕對霸主地位。

2024-02-28

四倍,甚至比 SATA 固態硬盤的最高讀取速度還要快,後者的極限是每秒 560MB。三星方面稱,新款 256MB SD Express microSD 卡的速度將為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提供更好的整體性能。該 microSD 卡還采用動態熱保護(DTG)技術,確保卡內溫

2022-09-19

光伏)。”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佈《增長的極限——關於人類困境的報告》,迄今已過去整整50年。這份研究報告指出,世界經濟保持高增長將意味著三個方面的問題:世界將耗盡所有的資源與能源;日益加劇的污染將產生種種嚴

2024-04-12

芯片可以說是人類工業巔峰之一,在這個時代真的很重要,我們身邊各種電子設備都離不開它。那麼,一枚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到底有多少奧秘?B站UP主“影視颶風”近日拆解並拍攝十幾顆芯片,對它們的微觀結構一探究竟。他

2024-04-01

其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這太容易),而是將其與物理學的極限進行比較。例如,我們就是這樣評價星鏈的時延的,這樣做表明我們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送往火星每噸成本(美元)也是如此。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也轉發

2023-01-28

築細節。人工智能可以使用文本提示來構建這些環境,比人類手工操作快得多。埃盧爾表示,通過人工智能,可以選擇一種美學或設計,然後再慢慢構建出一個關於元宇宙總體的框架。因此,不需要設計學或建築學的背景,用戶

2023-04-17

del,大語言模型)未來的發展。Altman在采訪中指出,目前人類已經在接近LLM規模的極限,模型的規模大小將不再是評價模型好壞的重要指標,提升模型的能力與效用將更加重要。作為佐證,他將LLM的發展與曾經芯片速度的競賽進

2023-11-23

來說這個周期是24小時,但也不是絕對的。有研究表明,人類的晝夜節律周期一般略大於24小時,女性是24.09小時,而男性是24.19 小時,女性常常比男性起得早,而且更喜歡在早上活動。經過訓練,科學傢認為晝夜節律的時間是可

2022-10-17

被放置在屋頂上,而不是在一個盒子的頂部,風扇可以在建築物本身的屋頂上,在一個管道中連接到中央桿或穿孔翼的空心室。無論哪種方式,風能箱創造一個低壓區,空氣通過管子被吸入以填充低壓區,Aeromine在管子裡放置一

2024-02-22

目前的數量並不多,僅有6500棟到7000棟,這也就導致這一類建築價格高昂,交易也不多。如其名一樣,店屋是一種店鋪與住屋相結合的建築,多為兩到三層,一樓作店鋪使用,餘下樓層為民居。作為馬雲的妻子,張瑛也是阿裡巴

2023-05-08

航空發動機一直被譽為人類頂尖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但最近十年,不斷挑戰物理學極限的半導體光刻機,大有挑戰明珠之王的趨勢。航發是在極端高溫高壓下挑戰材料和能量密度的極限,而光刻是在比頭發絲還細千倍的地方挑戰

2023-07-06

資料顯示,向日葵是一年生高大草本,莖直立,最常見的高度為2.5-3.5米,最高可達9.17米。根據1567年的科學文獻報告,歷來認為單頭向日葵最適合種植在意大利帕多瓦,最高據說能到12米,而種在西班牙馬德裡也能高達近8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