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在軌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900顆,世界第二,它們是怎麼制造出來的呢?
央視新聞特地探訪我國衛星研制的主要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五院的衛星柔性智能生產線位於天津,廠區面積近4000平方米,但很少有工人,隻有不同型號的機械臂在裝配衛星零部件,配送小車來回穿梭。
這裡可以完成衛星從裝配到測試甚至推進劑加註的全部研制環節,並分成13個生產站點,形成脈動式生產線,而每個站點的工作時間不超過1.5天。
由於生產流程的嚴格管控,一顆衛星從產品交付上線到整星下線出廠,隻需要20多天,而在以往需要至少6個月。
根據最新的設計,衛星的生產分成三大主要模塊,分別是天津的太陽翼模塊、河北懷來的推進模塊、西安的載荷模塊,從而實現模塊的高效供應。
陀螺、敏感器等影響衛星安全、任務成敗的九類關鍵單機,則設計生產專線,保證核心單機穩定、高質量生產。
這條衛星柔性脈動式生產線是2023年7月正式下線的,由此而來的多顆衛星已經相繼發射入軌,在軌狀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