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體PatentlyApple近期曝光三星申請的“三折方案”專利,詳述顯示該擁有雙鉸鏈設計,其OLED面板可被折疊並均等地分為三個獨立顯示的部分。這預示著,傳聞中的“三折折疊屏手機”,即將到來。
(圖源:Patently Apple)
在2021年的國際信息顯示學會上,Samsung Display向業界展示“三折方案”的雛形,原型機采用“Z”字折疊結構,完全展開後,這款機型擁有7.4英寸顯示面積。網友們在看完這個新折疊方案後,打趣地說到:“Z Fold”終於能“Z”字折疊。
但,折疊再折疊的“神奇方案”,會是折疊屏手機未來的走向嗎?
三次折疊,
是“整活”還是“剛需”?
三星在“三折方案”專利的申請描述上,特意提到這種設計的意義——在旅行時將其轉變為更小的設備。
不可否認,可折疊式智能手機的設計初衷,正是為滿足“既要”、“又要”的消費群體,小尺寸顯示屏用於瀏覽網頁、回復信息,而展開後的大尺寸屏幕,可以享受更好的觀影、遊戲體驗。
(圖源:TechnoPat)
三星展示的“三折方案”,同樣基於這樣的想法,但設計卻有些狂野。在專利詳情中,三星沒有標明攝像模組的位置,但Samsung Display曾曝光的原型機裡,攝像模組被粗暴地放置在屏幕最左側,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完全折疊後,這款手機依然會突出一小部分。這令強迫癥十分難受。
即便是折又折,無法忽視的依然是“折痕”與“鉸鏈”的問題。目前來說,三星對於“折痕”的態度向來是放任自流、野蠻生長,友商們幾乎每場折疊屏智能手機發佈會上都會提及“如何解決折痕問題”,反觀三星,似乎根本不在乎。無論是橫向折疊的Galaxy Z Fold還是縱向折疊的Galaxy Z Flip,它們的折痕同樣清晰可見,手指劃過屏幕,如同越野車穿梭在溝壑間一般。
(圖源:小紅書)
這樣一來,“三折方案”於三星而言,等於又多一條清晰的折痕。
三折,倒也不是三星一傢公司在跟進,維信諾、華星光電也在2021年展示類似的方案。由此可見,多次折疊的智能手機形態,或許真的要成為未來的可折疊式智能手機的新方向。
在三星的專利詳情描述中,提到關於不同折疊形態支持不同的UI顯示。例如,當A部分屏幕被折疊起來時,B、C部分屏幕將保持顯示內容;完全折疊時,僅有一個部分屏幕顯示內容。這樣的好處是,不同的折疊方式對應不同的功能,像是拍照界面,三星在當前已發售的折疊屏設備中,同樣提供獨特的操作邏輯。
(圖源:TechnoPat)
不得不說,不同的折疊方式提供不同的UI與操作邏輯,這對於系統優化的要求非常高,而繁雜的操作方式,也可能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不過,假如你是資深的三星手機用戶,並熟讀《OneUI用戶使用手冊》,那麼這些新增加的操作方式,一定難不倒你。
操作邏輯可以適應,但“三折方案”加入新的鉸鏈,增加的物理結構同樣提升損壞的風險,再加上折疊屏使用的OLED面板本身就相當脆弱,很難想象這樣的方案會增加多大的維修成本。 很顯然,這些風險、維修成本,都需要消費者自己買單。
現階段而言,不管是三星、維信諾還是華星光電,它們推出的“三折方案”,形式大於實際意義,隻要使用邏輯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變化,那麼三折、四折,就算是給你折成手風琴,它和現在流行的單次折疊屏手機,都不會有顯著的差別。
折又折的屏幕,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公佈的報告稱,2022年,全球可折疊式智能手機共計出貨量達1420萬臺,三星、華為和OPPO位列前三甲。盡管與直面屏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但也可以明確,折疊屏手機在市場中已經有一席之地。
前面提到,折疊屏手機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同時以兩種形態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需求,區別兩種需求,隻需要折疊一次。 這樣聽起來,“折又折”的三折手機,似乎找不到明確的市場痛點。
(圖源:三星商城)
目前,折疊屏手機的存在依然略顯尷尬,大部分熱賣的折疊屏產品,它並不能做到足夠便攜。以三星為例,Galaxy Z Fold 4的機身重量為263g,折疊後的屏幕寬度為67.1mm,怎麼看,這樣的規格都與“便攜”無緣。
當然,不同的廠商之間也有不同的選擇,像是OPPO,一直主張推出尺寸適中的折疊屏手機,但它展開後的尺寸隻有7.1英寸。現實地說,除4:3的畫面比例略有優勢,這樣尺寸的顯示屏,並不能帶來十分明顯的觀影體驗升級。
矛盾點正是如此,假設需要折疊屏手機展開後的尺寸滿足視覺享受,那麼重量、厚度以及折疊後的握持手感,統統都是需要犧牲的部分。 相比之下,華為Mate X3機身尺寸控制得就相當不錯,為做到足夠輕薄,華為重新設計USB-C接口,付出的設計成本不是每個廠商都能接受的。放眼全球,市面上更流行的依然還是大、厚、重的折疊屏手機。
(圖源:華為商城)
而“三折方案”,會讓這樣的災難延續下去。
此外,這種新穎的設計,並不適合縱向折疊屏手機,畢竟展開後過長的屏幕,會很像星際大戰中的光劍。這看起來並不優雅。於是,橫向折疊屏專用的“三折方案”,需要面臨的市場考驗就非常多。
無視重量、厚度和握持手感,“三折方案”能讓廠商們放手去做更大尺寸的智能手機,甚至說,讓它從“智能手機”變成“能夠通話的智能設備”,類似於小米MIX Fold上的PC模式,用戶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輕辦公”的設備。想象確實很美好,但要落實到現實中,軟硬件之間的相互協調,目前還沒有哪傢廠商能夠徹底做好。
這樣看來,已經習慣使用折疊屏手機的用戶,或許會繼續支持三折折疊屏手機,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可能會被它豐滿的三圍尺寸勸退。
“折上折”,未必能二次創造浪潮
2019年,三星發佈第一款面向消費市場的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自此,智能手機進入到可折疊時代。 4年時間過去,折疊屏手機市場,仍稱不上十分成熟。
折疊屏手機的兩種形態,目前已經找到其相應的客戶群體,例如縱向折疊屏手機,對於商務人士來說更加友好,而Galaxy Flip、vivo X Flip之類的縱向折疊屏手機,則是更討女性的歡心。相對來說,“三折方案”,隻是當前折疊屏手機某種特殊需求的延伸,在本就不算廣闊的市場裡,還要再進行一次用戶篩選,餘下的機會可就非常小。
(圖源:三星商城)
當然,智能手機未來的發展形態,誰也沒法預測,正如黑莓永遠也想不通沒有實體鍵盤的手機,是如何從它手裡搶走99%市場份額的 。 以三星為代表的上遊供應鏈,也提供非常多的可能性,折疊屏、卷軸屏、折疊+卷軸屏等等。 但面對還在緩慢發展的折疊屏市場,三星或許可以稍微停一停、等一等,不妨先讓大部分消費者接受現階段的折疊屏形態,再去考慮延伸更多的需求。
市場研究機構iiMedia Research在今年初公開的一份用戶調查報告,充分地解析當年折疊屏市場存在的現實問題。報告顯示,有63.1%的用戶認為折疊屏手機又厚又重,不方便攜帶,且本身沒有大屏觀影的需求,即便有這種需求,也可以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滿足。54.1%消費者表示,折疊屏手機容易損壞,且維修成本較高,即便有經濟實力購買,也難以承擔維修費用。
(圖源:小米商城)
事實上,這份調查報告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折疊屏手機維修費用昂貴,並非空穴來風,以小米MIX Fold 2為例,更換一塊全新的顯示內屏的官方售後價格是4899元人民幣,僅內屏維修成本就已經可以買到一款旗艦手機。正如文章最開頭提到的,“三折方案”隻會加劇維修售後的風險。
無論如何,折疊屏的浪潮隻能算是被成功地揚起來,但其覆蓋的消費群體還不能算是很廣。現階段,廠商們率先需要解決的應該是提升產品質量,解決消費者的購買顧慮,同時做好軟、硬件上的優化,創造更多需求。而“三折方案”,或許可以再等一等,等到市場成熟,讓子彈再飛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