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並成為我們生活中更大的一部分,許多人認為人工智能應該有相應的法規或準則。白宮同意這些民眾的意見,近期發佈一份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的"權利法案"。如果說人工智能已經影響我們的生活,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輕描淡寫的說法。這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完全取決於你。
像Alexa和Siri這樣的虛擬助手被整合到人們日常互動的許多設備中。自動駕駛汽車,不限於特斯拉車型,利用機器學習來教人工智能駕駛車輛。制造機器人是另一個這樣的例子,盡管與商業比與消費者更相關。
一些人認為人工智能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容易。然而,其他人認為人工智能是危險的、可怕的,或者有可能是"機器人在策劃接管世界"。無論你在這件事上站在哪一邊,大多數人確實同意人工智能應該有法規或準則,開發人員在構建他們的創作時必須遵守。
去年,喬·拜登的前首席科學顧問埃裡克-蘭德提出一項嚴格針對人工智能的"權利法案",希望限制它可能帶來的任何潛在危害,本周早些時候,白宮正式提出使這些計劃成為現實的藍圖。
《華盛頓郵報》的一份報告深入介紹該提案,聲稱該法案有"五個總體原則",包括:
用戶應被"保護免受不安全或無效的"自動化系統的影響,而且工具應明確"旨在主動保護你免受傷害"。
應禁止對算法和其他人工智能的歧視性使用,開發工具時應強調公平。
公司應該在產品中建立隱私保護,以防止"濫用數據的做法",用戶應該對他們的數據如何被使用擁有"代理權"。
系統應該是透明的,以便用戶"知道正在使用一個自動化系統",並解它是如何影響他們的。
用戶應該能夠"選擇退出自動化系統,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人工替代"。
白宮科學和社會副主任阿隆德拉-納爾遜進一步向《華盛頓郵報》表示,該法案隻是"為進一步的保護措施打下一個標記"。一位匿名的白宮官員表示,這些計劃是一個"行動呼籲","我們認識到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由於人工智能法案暫時沒有上升到行政命令或者立法層次,僅供參考,不具備任何強制性,因此發展AI的公司可以選擇暫時忽略它。不過,未來如果國會選擇執行這些計劃中規定的保護措施,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但這可能是多年以後的事。